东北亚一瞥

对东京的惊鸿一瞥似乎让刻板印象有增无减。 落地前,空乘提醒大家可以从左侧舷窗看到富士山。夕阳下有一个锥形的庞然大物拔地而起,耸立云端。黑色的岩体和山尖的积雪都蒙上了一层金黄。直到飞机降落,还是一眼就能在天边看到富士山突兀地站着,显得脚底下的一切高楼和丘陵都与平地无异。以前一直觉得《富士山下》里所谓 “富士山爱情论” 是很烂的比喻1,总觉得这喻体有些莫名其妙。现在总算明白为什么偏要硬扯上富士山——因为它的轮廓真的是一抬头就能看到,如影随形。难怪它成为如此著名的日本的文化符号。 本想落地后找个好的角度再拍照,可惜夜幕已经完全降临。但又有别的收获。从羽田机场看过去的东京建成区,是一片密密麻麻的红光。我印象里从未见过如此密集的警示灯,将城市的天际线勾勒得如此清晰——似乎所有高的矮的宽的窄的都并非房屋,而是仅仅由红色光点组成的阵列,在黑暗里形成天和地的轮廓。科幻作品里的那个赛博朋克的城市似乎又在向我招手。 转机的时间只有匆匆几十分钟。机场派了专人在舱门前等待,然后一路引导我赶往下一个登机口。他们对旅客的服务意识很好,但不会很好地回应超出既定流程的问题。一路上行色匆匆,与别人交流之后必恳切鞠躬。人和人之间感觉确实是礼貌恭敬,而又隔着厚壁障的。目光所及都在强化我对于这个社会的文化的刻板印象。这是件坏事,毕竟对服务行业的采样本带有强烈的系统偏差。我不应该拿到这样一个小而偏的样本就大肆演绎。 今年夏天经首尔转机的经历亦如是。经典的的锅盖头发型,精心打扮的妆容,让人觉得这么多韩剧的服化道诚不欺我。还有各种不遗余力推广韩国传统文化的宣传片、演出、体验中心等。作为中国人,看到变种(?)的汉服、毽子、投壶以“K-Culture”的标签大力宣传,真的很难绷住。看到“请对韩国文化保持尊重,不要有冒犯性言论”的手写标语之后更难绷了,不禁让人联想这里的工作人员经历了什么尴尬的场面。好的坏的刻板印象,同样在短短几小时内不减反增…… 想起高中的几个同窗正在东京读书,可惜转机时间紧迫,也没有办过境签,不能顺道小聚。 再次起飞后,终于看到了建成区发出暖黄色或白色的灯光,勾勒出道路、建筑、河流和公园。富士山早已隐入夜幕,我也辨别不出东京塔在哪里,现在的夜景倒是似与其他的城市别无二致了。 从左至右:透过舷窗看到日落时的富士山;东京都市圈夜景俯瞰;仁川机场的文化宣传海报 2024年12月15日,杭州至匹兹堡途中 ...

December 16, 2024 · 1 min · Sheng, D. ·